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吉林省推进农金融创新探索破解农贷款难路径
录入时间:2017-03-02 10:29:24 点击:
我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抓住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机遇,大做“活”字文章,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探索破解农村贷款难的新路径。
瞄准“放活”,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
近年来,我省把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的重点,放在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上,成效逐步显现。一是抓端口。赋予土地经营权金融产品属性和抵押担保权能,用土地经营权或土地预期收益作抵(质)押担保贷款,将农村土地这个“死资源”变成“活资本”,有效解决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想贷款但缺少有效抵押物而贷不着的问题。二是抓办法。依托农村土地确权,研究制定土地承包权证和经营权证试点管理办法、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办法以及相关配套文书,把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台账分设为承包权和经营权管理,在先行试点县份分别颁发承包权和经营权证,以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出具的经营权证明和其他项权利证明作为农户申请贷款要件,允许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三是抓试点。与农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延边、梅河口、公主岭“一州两县”启动试点。全省试点县份从15个国家试点地区扩大到39个,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全省共办理抵押贷款登记2691笔,累计发放贷款9.79亿元,抵押土地面积63.7万亩,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累计发放4.65万笔23亿元,贷款主体80%以上是新型经营主体。
瞄准“盘活”,构建物权融资服务服务体系
积极落实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组建1亿元资本规模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总公司,组建5亿元资本规模的省级物权融资服务总公司,目前正规划建设农村信用信息支柱平台和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努力打造覆盖全省的“金融基础服务、物权增信、信用信息”三大支柱和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三支柱一市场”运营体系。在此基础上,选择公主岭市作为先期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集土地资源活化、农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产业现代化于一体的综合集成创新;组建土地资产管理机构、现代农业投资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农地金融交易中心等系列土地金融运作平台,引导土地资源深度流转集中,强化融资对接服务。
瞄准“用活”,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我省于2016年3月11日成立了吉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首期注资23.6亿元,由财政厅选派董事长,农委选派总经理。在业务范围上,聚焦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在费率设定上,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低费率,其中对粮食经营主体的担保费率为1%。在银担合作上,已与10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行银行贷款利率和银担风险分担比例联动机制,降低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同时,为了推动农业担保与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对接,省农担公司采取总分模式,在长春、延边和14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共建立了16个分支机构,初步搭建起覆盖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业大县的信贷担保网络。目前吉林农担已经开展实质性运营,明春农业担保业务将大面积推开。
瞄准“搞活”,加大农业保险创新力度
我省积极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分散化解现代农业特别是规模经营风险。一是扩面提标。全部取消了32个产粮大县主粮作物保险保费补贴配套,由中央和省级全部承担。玉米、水稻每公顷保额提高了1200元,大豆、花生、葵花籽每公顷提高了500元。五大作物参保面积275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56%,创历年新高。二是玉米价格“保险+期货/期权”创新试点。探索多方合作机制,形成保险公司组织农民投保、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对冲风险,期货公司复制场外期权转移化解风险,大商所提供技术创新支持的闭环风险保障运行模式。现已在公主岭等7个玉米主产县开展试点,为玉米生产主体提供价格风险保障6000万元,承保面积7.6万亩,可保障玉米产量4万吨。(天诚规划z)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搜狐博客 |
新浪微博 | 微信平台 | 腾讯微博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