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订单农业的实现还需要以土地流转为依托
录入时间:2016-07-08 15:25:06 点击:
从前几年的大蒜、生姜,到今年的玛咖、菠萝,在农产品价格暴跌中,农民很受伤。订单农业作为以销定产的重要手段,对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合理收益、抵御市场价格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订单农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因为部分农民契约意识差、恶意违约而变得难以推行,这反过来又伤害了商户和农民。
订单农业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因为订单是在农产品种养前签订,是一种期货贸易,所以也叫期货农业。“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不过,订单履约需要有一段生产过程,双方都可能碰上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这就要求双方必须具备高度的契约精神,订单农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较先进的运作模式。
但正如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应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双赢的订单农业,在云南等一些地方农村具体实践中,却遭遇部分农民契约意识差、单方面不履行合同的尴尬,看到市场价格高于订单,就擅自对外出售,反过来看到市场价格暴跌,又逼迫订单企业重新履行合同,把全部风险转嫁给订单企业,使得这项能够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订单农业不仅难以顺利推动,反而因为部分农民的征信不足,既给订单企业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还滋生出一些潜在的稳定风险。
受传统农耕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看似淳朴善良的农民,在观念上依然还保留着很多“小农经济意识”,尽管他们非常信奉“诚实守信”,但这种“诚实守信”却只局限于乡土里的道德情理,对现代规范性的文字合同往往却是不屑一顾,认为合同就是“活同”,有利就履行无利就放弃。由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带来的契约意识差,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落后观念,要一下子扭转过来也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有一个过渡平台,让“失信”农民能够认识到契约模式下的订单农业,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只有尊重契约,共同履行订单合同,种养的农产品才能有效规避过山车式的市场风险,才能持续稳定的“旱涝保收”。
显然,推动订单农业顺利向前迈进,还需要以土地流转为依托,将订单农业由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民个人签订,扩展到合作社、农民个人和土地流转经营户,并以土地流转经营户为重点。相对于合作社的“松散”与农民个人的“随意”,具有现代企业属性的土地流转经营户更具有契约精神,而且土地流转经营户因是“规模农业”,不仅产量质量稳定,一旦出现违约行为,更便于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而且相对同散户进行维权成本也比较低。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大户实施订单农业,让散户农民更能够看到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所收获的效益与成果,进而带动散户农民契约意识的提升。
归根到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订单农业就是契约农业、征信农业,他必须建立在双方诚信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发挥出他的先进性,否者,一旦征信出现问题,对双方都是一种破坏,在社会和部分农民征信尚不能完全满足订单农业的基础条件时,通过土地流转为依托,将订单的供货方“化繁为简”,由向散户农民签约转变为向土地流转大户签订,走“以点带面”的路子,最后实现“共信”“共赢”。(天诚规划z)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搜狐博客 |
新浪微博 | 微信平台 | 腾讯微博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