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实现农业绿色变革和农药零增长可运用那些绿色植保技术?

录入时间:2018-03-23 11:03:38 点击: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离不开农药的使用来应急控害、力挽狂澜。然而农药并非是唯一手段,近年来,随着农业绿色变革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大力推进,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代表的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些非化学防治措施充分调动自然生态的力量和传统农法的智慧,综合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长久控害的效果,对维护农田生态环境亦大有裨益。本期我们就来看看,在实践中可以运用哪些绿色植保技术手段?
实现农业绿色变革和农药零增长可运用那些绿色植保技术?
  农业防治历久弥新
  农业防治是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常用手段,如翻耕、灌水、修剪、轮作、覆盖、间套种、茶园或果园生草栽培、推广抗虫品种等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如防治越冬水稻螟虫可采用冬翻、灌水杀蛹,减低越冬基数;防治玉米螟可采用封垛处理或在羽化前加工、烧毁秸秆的方法。还可以推广秸秆粉碎、低根茬机收技术,或进行冬闲田表层浅层旋耕,对稻田表层进行粉碎、耧耙,使水稻根蔸破碎,易于分解,或施用秸秆腐熟分解菌等,可大幅减少水稻根蔸、稻草中的越冬螟虫基数。
  果园、茶园生草栽培也是重要的农业防治技术。此外,可以推广有机肥快速腐熟杀菌灭虫技术、氰氨化钙肥料改性作杀虫防病肥料使用技术等。宁夏石嘴山市农技人员已利用改性氰氨化钙肥料,作为土传病害和土壤缺钙引起的病害防治,用于加工番茄种植基地蒂腐病防治,取得很好的防效。
  生物防治方兴未艾
  几乎所有的农作物害虫都可以用生物防治法防治,不论农田还是果园、茶园,都存在大量害虫的捕食性、寄生性、病原性天敌和拮抗微生物等。只要通过人工保护、助迁、培养等措施,增加害虫天敌个体数量或利用微生物农药等,就可以达到防治的目的,如保护青蛙、释放寄生蜂治虫、利用拮抗木霉菌防病等。
  最近有研究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水稻细条病有较好防效,球孢白僵菌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效,植物源杀菌剂丁香酚水乳剂对草莓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效。这些都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和新农药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物导弹”技术则是把寄生蜂和病毒防治技术组配在一起,这个系统有寄生蜂寄生和传播寄主病毒病的双重防治作用,效果突出。还可以将性诱和相应的害虫病毒传播结合,让雄虫带上病毒寻找雌蛾交配,产下沾毒的卵和卵块,使初孵幼虫染毒死亡。
  物理防治推陈出新
  物理防治是指用物理方法引诱、捕杀、隔绝、驱除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如高汞灯、频振灯、黑光灯可以诱杀茶园、果园、稻田、菜地几十种鳞翅目、鞘翅目害虫。设施栽培中利用太阳能高温闷棚和加热土壤处理,可杀死大棚内和土壤中隐藏的害虫,减少重茬病害。利用黏虫板的黏附性,防治一些小型的害虫,在测报和防治上都获得了广泛应用。还可用负压气流吸附害虫,可以开发出除(吸)虫机,甚至将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稍加改进,装上负压吸气管,就可以作为作物扫(吸)虫机,适用于叶蝉、飞虱、粉虱、叶甲、小型蛾类等的防治。
  声音也可用于虫害的调查、防治工作,例如飞虱通过“鸣”声,寻找异性,可用于田园小区域虫情调查,大田则可试验用“迷声法”防治,这种“迷声法”和性诱剂人工干扰“迷向法”防治害虫原理相同,都是人为干扰昆虫种群间的信息联系,是创新亮点。
  生态防治异军突起
  生态防治是指在农田环境中创造出不利于害虫生存而有利于天敌持续发挥控制作用的防治方法。利用陪植植物是一种有效的生态防治方法,它是指把能够毒杀、驱除、引诱害虫或诱集、繁殖天敌的植物种在作物的四周、行间,以防治虫害。
  一些植物对害虫有引诱作用,利用这个特性可将害虫诱集,聚而歼之。如棉田中栽种一些玉米、高粱,有诱集棉铃虫产卵的作用。有些植物因含有挥发性油、生物碱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让害虫避而远之,如香茅油可以驱除柑橘吸果夜蛾,除虫菊、烟草薄荷、大蒜等对蚜虫都有较强的忌避作用。大棚蔬菜粉虱是较难防治的害虫,一些地方已发现芹菜有较好的趋避作用,可以通过间种套种一定比例的芹菜来防治粉虱。许多天敌昆虫需补充营养,一些捕食性天敌如瓢虫和螨类,在缺少捕食对象时,花粉和花蜜是一种过渡食物。因此,大田边适当种一些蜜源植物能够引诱一些天敌。(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