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严守耕地生态红线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录入时间:2018-05-15 10:54:04 点击:
  永城市顺和镇李大庄村村民正在熟练操作机井,进行田间灌溉,看着长势喜人的麦苗,69岁的李彦春喜上眉梢。“自从复垦成了高标准农田,机井多了,再也看不到几个村的人围着一口井转,彻夜排队取水的画面了。”李彦春说。
严守耕地生态红线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李大庄村是永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改革成果的缩影。永城市加大对城市规划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和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全面整治力度,农民得到实惠,生态环境变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驶入一条新的快车道。
    永城市委书记、市长李中华说:“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永城在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工作中,不仅要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更要走出一条具有永城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严守耕地数量红线 加大拆旧复垦力度
    作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永城市拥有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永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基地,面粉年设计生产能力30亿公斤,被称为“中国面粉城”。“黑白经济”为主的“能源之都”“面粉之城”成为永城的两张特色名片。
    近年来,永城逐渐由“中国面粉城”向“中国食品城”转型升级,食品加工企业增长较快,对用地的刚性需求增大。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很大。同时,因采煤带来的土地大面积沉陷,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对耕地和生态的破坏也在连年增多,永城市耕地保护面临数量、质量、生态等多重压力。
    随着当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永城市占地需求和补充耕地资源空间不匹配等问题日益显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
    “永城市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走出了一条资源‘重生’的新路子,开创了耕地保护新局面。”副市长孙虎说。永城通过创新工作手段,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科技”手段四位一体开展拆旧复耕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乡镇负责、社会参与、收益共享”的拆旧复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快速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工作中,当地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拆旧复耕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乡镇政府负责实施,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为使拆旧复耕工作有章可循,永城市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补充耕地土地综合整治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
    每个拆旧复耕项目经联合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局按标准向乡镇拨付4万元奖补资金,完不成任务的,扣拨可支配财力。
    通过激励机制与压力机制并举,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充分调动了当地各乡镇拆旧复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不懈的努力,2015年至2017年,永城市3年共完成拆旧复耕土地57000余亩,土地出让和指标交易收入超过60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和资金保障。
    严守耕地质量红线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看着长势良好的麦田,永城市条河乡堤湾村村民李会广喜不自禁。“复垦后的土地更肥沃了,瞧这麦苗子长的多有样!”李会广感慨道,在前两年,条河乡还被人们笑称为“北大荒”。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曾经的“北大荒”的土地变成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的耕地,农民直接受益。
    如今,条河乡境内的2万亩耕地已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剩余4万多亩地今年也将实施完毕。届时,这些土地将全部流转给省内一个农业企业实施现代化农业项目。
    “土地流转之后,我准备在家门口的企业打工。这样挣了土地流转费,又增加一份收入,真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啊。”李会光乐呵呵地说。
    永城市共有206万亩耕地,今年将对40万亩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蒋清伟说,永城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N”行动,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发展高效农业等相结合,推动土地流转和农村耕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的全面小康注入新活力,农业、农村、农民在土地整治中发生着巨变。
    顺和镇李大庄是个贫困村,村内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因为耕地机井少,逢到干旱,村民得排队浇地。69岁的村委主任李彦春说:“为了排队,有时拿着被子在井边睡着等,等一夜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村民没少吵架,村风民风也坏了。”
    2017年永城市对这个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打机井26眼,平均每40亩一眼机井,并将田间道路和村内道路全部修成水泥路,每村安装一台高功率的变压器。如今,这个村附近建了两个渔具厂和一个编织厂,村民可以就近打工,赚钱致富。过去土地每亩300元流转不出去,如今每亩800元抢着要。过去一亩地打小麦顶多600斤,现在能超过1000斤。李彦春说:“路好了,电通了,村里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都富了。”
    严守耕地生态红线 修复煤矿沉陷区
    5月9日,站在永城市城厢乡冯寨村天成生态园瞭望,平整土地上的各种蔬菜生机勃勃。洼地改造成的片片水塘里,鱼儿欢跳,鸭子成群。中午,从市里专程赶来的十多个家庭正在这里做亲子活动。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煤矿沉陷区,曾经房屋倾斜,很多土地泡在水中。
    城厢乡所处的区域曾是两个煤矿的主采区,因过度开采,全乡19个行政村中的17个出现村庄和耕地沉陷,2万余村民的生产生活面临困境。招商引资也受到很大影响,很多外来客商一听说是沉陷区,都望而止步。
    2014年开始,永城市对这一区域进行大规模土地整治,进行生态修复,并结合城镇化,将沉陷区的村庄整体拆迁,村民从危房中搬到了6个新建安置社区。实施挖塘培土,将沉陷严重的地块挖成鱼塘,挖出的土垫到沉陷较轻的地块。通过土地整治和老村庄拆旧复垦,耕地反而新增3600余亩。
    土地整治后,城厢乡根据群众意愿,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全部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占地3700亩的天成生态园就是由此发展起来的。
    城厢乡党委书记王灿说,通过土地整治,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变市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低效农业变身高效农业,一、二、三产业得到融合发展。
    对已经难以恢复成耕地或不适合恢复成耕地的沉陷区,永城市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打造生态湿地。日月湖风景区就是成功典型。
    从2011年之前,这里约2.7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始沉陷,涉及3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12600人、13920亩土地。沉陷深度平均2.1米,常年积水面积约3.15平方公里。同时,沉陷区以每年800亩-900亩的速度扩展,地面沉陷变形,道路断裂,房屋倒塌,大面积良田成为水域、沼泽、滩涂、坑洼地。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影响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不再适于群众生产、生活。同时,该区域将东西城区相隔断,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矿产资源强度开发、土地沉陷、耕地无法恢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情况下,永城市为解决采煤沉陷问题而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途径,变沉陷区为集休闲、娱乐、健身、陶冶人们情操于一体的度假胜地。如今,永城日月湖已成为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是支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基,是老百姓的‘吃饭田’‘保命田’,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不突破,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李中华说,如今我国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永城将抓住发展机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市情农情,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强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全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