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步 过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

录入时间:2020-07-22 10:42:21 点击:
  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要求“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步伐”,到《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充分说明我国的农村环保工作正在加速推进,治理政策工具逐渐多元,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步 过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
  “十四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为美丽中国增光添彩?农村环境整治要突出“三观”:系统观、健康观和治理观。
  一是做好系统观,将时空思维引入政策设计。农村是一个生活居住、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相耦合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这决定了农村环境整治是一个具有空间立体性和时间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然而,诸多农村环保规划缺乏系统协调的理念,譬如过于追求干净有序而忽视“少量饲养”的农业生产功能,简单套用城市技术方案而忽略农业种养的生态循环功能等。
  “十四五”期间农村环保需协调“三生”系统关系,从空间上看得宽一些,从时间上看得远一些。
  在空间上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立体性。从农业生态的系统总体考虑设计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厕所革命和畜禽养殖等整治规划,统筹考虑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乡土智慧、农村庭院功能等元素与农村环境可持续治理,从“大农业”整体系统尽可能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在时间上考虑环境整治的长期性。依据本区域乡村振兴长远规划,结合不同类型村庄分步分类推进实施,协调好其他规划与正在编制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任务耦合,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防止目标定得过高和工作操之过急,以政绩考核倒逼“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二是立好健康观,将健康理念纳入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为了改善环境,也是为了卫生健康。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环保工作以污水处理站、厕所项目等建设为主,而忽略了健康卫生意识等习惯培育。譬如,儿童是行为养成关键时期,可用极小成本培育如厕文化,即“小习惯大用处”会让他们终身受益,甚至影响到家庭与社会。
  “十四五”期间农村环保工作需融入健康理念,推动将“疫”时好习惯形成
  “疫”后长效机制,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各环节。要以疫情为切入点加快培育农民环境卫生意识。习惯养成需要很长时间,针对不同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依靠鲜活案例、横幅标语、通俗语言等方式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勤洗手和用公筷等习惯革新环保观念、改变农户行为;特别要加大对儿童、孕妇等群体的宣传及帮扶。
  利用大学生下乡实践、医生入村义诊和年轻人假期返乡等契机,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环境知识普及,通过树立榜样和传帮带等方式引导家庭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尤其以厕所革命为载体助推家庭环境卫生改善,并依托健康中国行动加大农村健康环境投入。
  三是用好治理观,将有效动员融入长效机制。农村环境不仅是“整”和“治”,更在于“用”和“管”,即构建长效机制。政府大包大揽和农民参与动力不足等致使长效机制难以建立,造成有限资金极大浪费和公共资源配置扭曲。譬如,部分农村治污项目“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月亮”。
  “十四五”农村环保需着力健全整治长效机制,准确把握农村生态环境工作所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切实提升县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依靠农民双手实现家园治理,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并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在资源配置上的积极性作用。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农民组织起来,进而提升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农村环境整治方案、技术和标准等需因地制宜和成本适宜,满足人们对干净、实用和宜居的生活追求。同时,依托基层治理引导培育农村社会机制,改革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明确县级党委和政府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及其边界,利用检查督促利器和社会资本多元投入,将“突击式、粗放式、运动式”整治逐渐演变为“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治理,形成多元协同共振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格局。(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