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广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后基本恢复正常生产功能

录入时间:2020-09-21 11:54:20 点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净土保卫战中,广西有哪些科技创新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又遇到哪些现实存在的难题需要解决?今年8月下旬以来,记者参加2020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时在我区部分设区市了解到,一些地方对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科技研究与应用示范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和长远期许。
广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后基本恢复正常生产功能
  9月3日,在河池市南丹县车河镇拉么村看到,该村数百亩几年前还光秃秃的河道沿岸耕地,如今部分已种上了玉米等农林作物。这里既处于刁江源头区域,也长期暴露在拉么矿区生产污染范围内。经有关部门协作,拉么矿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于2018年12月30日入场,一期修复治理面积67.72亩,通过采取“种植结构调整+原位钝化+土壤营养平衡”组合的科技模式,实现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目标。“进场之前,项目地的农田无法正常种植农作物,当地村民种植的玉米基本颗粒无收。”南丹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经过一次修复治理后,目前项目地农田土壤的基本生产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2019和2020年的早玉米产量均达600公斤/亩以上。经第三方检测,玉米重金属含量符合饲用标准。
  以项目强化科技支撑,是河池市进行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市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拥有涉及土壤污染防治的高新技术企业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产业工程院1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1个。通过这些平台的支撑,该市在有色金属新材料选治联合综合回收、节能减排等方面研发创新能力已具备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百色市是我区铝产业重镇,今年以来,该市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铝产业相关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调研,完成《赤泥处理工艺及重点企业调研报告》,介绍赤泥处理技术22项、研发团队22个及相关企业16家,为该市铝产业降低赤泥对土壤的污染压力和风险,推动创新成果全社会共享,提高赤泥综合利用、土壤污染防治能力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在土壤治理修复领域,目前该市正在实施《广西喀斯特地区果园土壤退化特征、生态修复与提质增效技术研究》等项目,这些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将大幅提升当地土壤污染科技治理能力。
  作为广西城市发展的“后起之秀”,贵港市围绕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相关企业与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通过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培育科技型企业,为该市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项目和技术支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得以涌现并转化利用,一批创新人才得以集聚。
  近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一些设区市检查时同样发现,当地尽管在土壤污染防治科技创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
  “由于河池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工作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高级人才引进困难、留不住,对土壤污染防治单位持续创新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土壤污染防治单位自主创新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亟需整合。”河池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坦言。下一步,该市将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鼓励当地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产业攻关和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将土壤污染防治的共性、关键性技术作为重点专项倾斜资金进行支持。同时,拓展科技合作领域,引进、消化国内外高新技术,与国内生产实际相结合,研究开发土壤污染防治产品。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该市从事土壤污染治理相关的企业较少,研发能力不强,项目申报不多,且申报的项目质量不高,同时科研平台与科技人才的支撑缺乏,科研年度预算资金总量偏少。今后,该市将结合在进行的柳州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重点做好普法宣传、规划统筹等工作,并以科技项目为抓手,落实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各项任务。
  “污染防治等环保技术项目投入大、周期较长,经济效益难以短时期内得到显著显现,相关企业等主体积极性不高。”百色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该市将进一步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关键技术应用和综合示范,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设,并建议上级在环保科技领域,尤其是在金属冶炼等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上,给予革命老区一定科研项目倾斜和资助。(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