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农业农村部120名干部分赴全国 拉开"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序幕

录入时间:2018-04-03 10:58:26 点击:
  今年3月份,农业农村部的120名干部分赴全国30个省区市、60个村,拉开了第8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序幕。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要充分发扬“深入唯实”的寻乌调查精神,开展全景式调查,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建的实情摸准摸透,为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第一手材料。
农业农村部120名干部分赴全国 拉开“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序幕
  30个调研组以“聚焦乡村振兴”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驻村调研,形成了60篇120万字的调研报告,整理出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
  农业如何兴旺?调优产业结构,放活土地经营,鼓励基层创造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从过去8亿人“吃不饱”,到如今14亿人“吃不完”,农业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转型升级。
  去年底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压减黑龙江等寒地井灌稻等种植面积,减少库存压力。黑龙江调研组感到,面对农田机井水位下降、黑土层厚度减少、东北粳稻库存压力明显等挑战,适当调减水稻面积,有助于淘汰低效产能,推动产业升级。水稻调减后,短期内农场收入难免减少,调研组建议可以进行适当补助;针对“稻强米弱”的现实,发展大米加工业,有序推进水稻面积调减。
  土地经营活,农村才能富。如何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助力农民增收?带着这样的问题,调研组在基层有了新发现。2010年,全国首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四川省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成立,目前全村已有87%的农户入社。2017年合作社实现经营利润16.5万元,农民亩均分红近650元。四川调研组反映,产权明晰是基础,农民主体是关键,专业运营是保障,多方共赢是动力,由此实现农民稳定增收,职业经理人创业增收,形成了发展合力。
  受益于全省“四化同步”试点,湖北潜江赵脑村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增加耕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售等,让全村三分之二的农户搬进了干净整洁的新社区。调研组认为,这种方式解决了乡村振兴资金来源问题,实现了村集体、农民、企业的利益平衡,但仍需研究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上市交易的具体政策,对占补平衡的范围、规模提出明确指导意见,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撑。
  既要听民意,又要解民忧。通过深入走访,山西调研组发现,虽然“芮城苹果”是三晋特产,但由于种植相对分散、技术服务不足、产业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农户说起苹果来“苦比甜多”。调研组主动做“红娘”,联系加工企业陕西海升果业公司,与芮城县政府签署了投资开发苹果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公司将在芮城分两期建设苗圃、种植基地、采摘旅游与加工仓储设施等苹果产业基地1万亩。“有了这么好的产业基地,芮城苹果的未来一定甜似蜜。”当地农民赵光义说。
  民生“短板”如何补?开展现代化社区治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决胜全面小康,农村是关键,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等社会问题可谓关键中的关键,也是本次调查活动的重点。走访中调研组发现,一些地方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农村公共服务难以有效供给。一些村庄农村党员干部老龄化严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环节难以突破。污水和垃圾处理、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高,导致难以普及,民生“短板”亟待补齐。
  “金点子”往往来自基层。在山东诸城,调研组发现了另一番景象。“我们住的是敞亮的楼房,有天然气、自来水、抽水马桶,冬天有暖气,跟城里人没啥两样。”诸城市得利斯社区村民郑淮茂说。诸城市将若干村庄规划为一个农村社区,统一建设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设施齐全,村民办事方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速度提高,运行维护成本降低。从传统村落治理到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更科学,凝聚力更强。社区党委下设若干党支部,以自然村为单位选举产生经济联合社,承担原行政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村民王松强说:“并村入社区后,大事都是社区两委一起协商决定,定下来的事没偏向,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干部作风也改进了。”
  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近1.5亿,其中近六成分布在农村。如何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关系着农民是否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安徽调研组发现,不少农村老人不愿住进养老院,“空心村”养老成为难题。江苏常州城西村75岁的唐海银大爷告诉调研组,虽然现在吃穿不愁,还和一帮老人组织了“友乐团”,但因为子女都在城里定居,当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养老就会出现问题。
  在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村,调研组走访了北京市首家养老驿站。河防口村老人多且多为独居,做饭、安全都成了大问题。经多方努力,村里将老村委会办公楼改造成养老驿站,内设食堂、棋牌室、图书室和住房等,村集体出资与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合作,为老人提供就餐等服务,现在每天来驿站的老人有90多人,养老问题迎刃而解,乡村治理也找到了一个有力抓手。河防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春告诉调研组:“村民心情舒畅了,村里的各项事业也就好办了。”
  农民如何安居?抓产业转型,有整体规划,找到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
  在浙江省湖州市,浙江调研组来到移沿山村农户家里共话生态经。移沿山村有移沿山国家4A级风景区。村党支部书记施阿三告诉调研组,过去可不是这样。村里原有一个家庭木线条加工集中区,年产值1.5亿元,利润3000多万元,但总体小散乱,且有污水和烧煤污染。在政府支持下,村里将符合标准的企业迁进了区里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不合标准的一家也不留,用腾出来的地方建设生态农庄,开发传统古村落,使得村容大变样,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6025元。
  农村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少不了,产业转型也要跟上。湖南益阳菱角岔村全面实施了房屋改造、环境绿化、污水处理、户户通路、垃圾分类等工程,打造出“蓝顶白墙”的新型湖乡建筑风格村落,形成了山水林田湖交相辉映的秀美景观。为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村里的养殖大户主动转型,拆掉了猪场牛圈,发展果蔬种植、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现代农业,调研组看到了一个生态宜居村庄的雏形。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好环境才能留住人。“在黄桥村,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特色得以保留,河水涓涓流淌,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掩映于绿树丛中,阡陌相通、鸡犬相闻。”上海调研组在民情日记中写道。2015年,黄桥村被列为上海市首批村庄保护规划试点,村里请相关部门进行规划设计,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城乡互动的魅力乡村。
  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开展8年来,调研组成员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将“三农”政策部署带到基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谋划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说,这次调查的村都具有代表性,要作为各单位联系基层的重要纽带、了解基层一线的重要窗口和推动农业农村政策的“试验田”。(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