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高青农土地确权 农民更放心的将土地流转
录入时间:2016-04-19 09:52:15 点击:
土地确权保障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土地的所有权,让农民更加放心的把土地流转出去,交给全心种地的种植大户,同时按照人口入股也解决了很多邻里之间的矛盾和麻烦,按股分红有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山东省高青县通过土地确权,让农民土地流转的放心,增收效益明显。
土地转出去收入补上来
“不管咱走到哪里,不管那块地让谁种,本子上都是咱的名!”以前打工不离乡的山东省高青县青城镇张巩田村村民张龙如今可以安心地在城里干他的装修工了,让他安心的是他手里拿的土地确权证。
张龙是一名建筑装修工,以前他们夫妻俩围着四邻八村给人搞铝合金装修,他们不敢走远的原因是舍不下家里的庄稼地。因为忙于装修,顾不上种地,他家的地常常遭到地邻的“侵犯”——邻居在地头上栽上树木,树冠遮阳影响到庄稼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为区分地界,地邻培起的“大脊子”一年年地往他这边“赶”。为了给庄稼争夺“采光权”,他曾与地邻干了一仗,最后还闹上了法院。“这两年土地问题已上升为农村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地界不清、等级不均、树木遮荫、添人加口要求分地等。因为土地纠纷村民上访不断,由此影响了邻里关系,甚至影响到了村内风气。”民生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巩田村村委会主任张卫刚说。
现在土地流转风生水起,前两年张卫刚动员张龙流转土地时,张龙死活不干,他担心的问题是自家的土地被别人种了“改了姓”。“叫地地不应,无凭无据人家凭啥给你。现在咱手里的确权证就是咱的‘护身符’,可以受到法律保护。”去年再动员他流转土地时,他二话不说就把家里的7亩地“转”了出去。
土地确了权,农民心喜欢,合作社更欢迎,为啥?张卫刚说,以前不少人对土地流转有顾虑,土地确了权就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地流转给合作社或种养大户,自己可以安心在城里打工生活。“现在的流转费用涨到了1200元/亩,普通农户种地收益也高不到哪里去。把地流转后一方面可以放心地在外打工,同时又能相对轻松地得到与自己种地同样的收益。”论收入,城镇居民与农民存在着一个似乎无法补齐的数字差距,而现在这个差距好像一下被拉近了。
让张卫刚心中窃喜的还有一件事,就是他协议上流转到了780口人的2337亩地,而实际上他耕种的土地达到了2400余亩,这凭空多出来的百十亩是咋回事。张卫刚透露说,原先农户与农户、地邻与地邻地块之间要扶个“脊子”作地界,一条“脊子”对两个农户来说算不上什么,“脊子”多了数就大了。合作社将地流转后,清理了脊子,平整了土地,这些“脊子”的面积也随之一并算入了流转面积中,为张卫刚提供了一份意外收获。
“图解+实测”提高四至清晰度
土地确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青县农业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韩凤云说,土地问题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就会触发矛盾。
“我们是试了再试,‘试’好了再推,积极推进,稳妥进行。”韩凤云说。高青县作为山东省确权试点县开展工作时他们先在县里确定一个试点村,探索工作办法,寻找重点难点。然后每个镇(街道)再确定试点村,积累经验全面推开。
全面推开阶段将全县村庄分为三大类,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先搞基础好的一类村,再扩展到二类村,最后再“啃”三类村这个“硬骨头”。
“土地问题错综复杂,千差万别。工作开展时既要掌握政策方向又要符合农村实际。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和思想动员工作。”韩凤云说,比如面积失真问题,过去的分地办法是农户参与,实地测量,定界打桩。分地用的是皮尺,一松一紧就差不少事。这次他们创新性推出“图解+实测”办法,县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具有甲级资质的测绘单位。以国土系统分辨率0.3米1∶5000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借助SD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采用GPS—RTK技术外业测量地块。将外业测量结果再结合可能性调查的工作底图进行内业图解,保证了测绘的精准度。
说到“图解+实测”的好处,张龙最有发言权。他家4口人分到的地亩数是8.4亩,前两年被人“欺”得成了7亩来地。“图解+实测”后,那被“欺”掉的1亩地又回来了。“本上有图,标了‘四至’(每块地的四边到什么地方都有精确的标记),别人再欺也欺不走了。”再一个,他们将地统统流转给合作社后,合作社统一平整土地,原来的标识物没有了,他们要找回自家的地只能看“四至”。
按股分红破解增人增地难题
“折亩地、河滩地、增人增地,在农村实实在在存在,牵扯着各家各户的利益,工作开展起来确实有难度。”韩凤云说,以前土地质量确实存在级差区别,有些村分地就进行折亩,一级地一亩算一亩,二级地1.5亩算一亩。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变迁,劣级地变成了优级地,级差区别很小,再按照原来的底数显然不行。再是增人增地减人减地问题。国家政策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但前些年,不少村有机动地,新增人口就在机动地里调整,现在机动地没有了,矛盾就出来了。怎么办?文件上找不到“标准答案”,就需要发挥聪明才智,一事一议。
做这事的是该县经济开发区的蓑衣樊村。2010年,该村以村集体名义将全村587口人、1500亩耕地全部收归大芦湖农庄经营。他们规定,只要户籍在册的就按一人一股(一股几亩不固定,这是个动态数字。土地是常数,人口有变动。入户的分有股份,出户的必须撤股)分配。村里人每人持有相同的股份,这样困扰他们多年的土地纠纷、树木遮荫等矛盾纠纷就全部“清零”。
年底算账,按股分红。农户每亩地能拿到固定的1200元流转费,还能从企业赢利部分中分得30%的红利。剩余的70%被用于企业运营发展,公益事业投入。拥有村集体收入的蓑衣樊村依托县里开展的“风情周末”旅游活动,联合周边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4年,他们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由于旅游有特色,吸引游客众多,这两年村内一下“冒”出十余家农家乐。流转土地的农民靠旅游实现了发家致富。
土地确了权,流转加了“溜”。前三年张卫刚才流转到300多亩地,土地东一片西一块,成不了规模,舍不得大投资。真正让群众放心大胆敢把地“流”给合作社的是今年秋季。现在他们不仅将本村的1900多亩地基本实现了“全流转”,相邻的东杜村、南三里村的600来亩地有437亩也“流”到了他们手里。今年全县的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万余亩。(天诚规划z)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搜狐博客 |
新浪微博 | 微信平台 | 腾讯微博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