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长牙齿’硬措施全面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
录入时间:2023-06-21 16:46:05 点击:
自古农人怕天灾。今年麦收季,近十年最严重“烂场雨”袭击河南,直接打乱了中原产粮大省的“三夏”节奏。
雨口夺粮!抢下丰收!不光中原大地,东北粮仓、华北粮仓、江淮沃野、天府之国、鱼米之乡,为“中国饭碗”挑大梁的13个粮食主产区,无不是抢收抢种保丰收。
颗粒归仓,来之不易,何况还有“地”的紧约束。地之不存,粮将焉附?
“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千万不能突破,也不能变通突破。”“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
13个粮食主产区是耕地大省,也多是农业大省、建设农业强国的主阵地,有的还是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耕地、保粮食、保生态、保发展,四“保”叠加,重若千钧。唯有扛稳责任算好这本大账,才能脚下有地、手中有粮、发展不慌。
压责任——考核“长牙”,责任才不虚化
5月17日,江西召开了一场以“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为主题的工作推进会;5月30日、6月1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又接连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守住管好“赣鄱粮仓”……
高位推动,密集部署,像这样的耕地保护会议,这两年在主产区眼见增多。
今年年初,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委一号文件均提出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事实上,主产区不少省份近年来已经在推进落实。
手握粮食生产王牌的河南,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基础性工作,先后出台《关于牢记领袖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把违法占用耕地作为明令禁止的“八种情形”之首,严格实行党政同责,第一时间追责问责。
在肩负着“新旧动能转换”试验重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重任的产粮大省山东,省委省政府2020年就联合印发《深化制度创新强化耕地保护的意见》,明确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负总责,并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湖南省委省政府2022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严格耕地保护的意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是落实田长制责任主体,在全省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加网格田长的“5+1”田长制责任体系,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人。
截至目前,13个粮食主产区均已推行田长制,并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但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还得看考核是否打中“七寸”。
记者了解到,四川最早启动“耕地保护党政同考”,于2021年12月发布全国首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省级考评细则。考核内容不仅包括耕地保护目标完成、耕地面积变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等情况,还包括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供后监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情况以及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等方面内容,可谓贯穿耕地保护全链条。
上个月末,四川省委通报了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二考”结果,各地在耕地总量上均未扣分,但在违法用地、督察整改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接下来,排名后三位的市(州)将被约谈。这份结果也将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问责的重要依据。
今年年初,安徽也进行了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首考”。去年,安徽出台《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措施》,重申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并在制定考核细则时首次设置“一票否决”事项,对突破年度耕地保有量或未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限制评先评优;对任期内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终身追责”。
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的江苏,不仅把将耕地保护水平作为单项指标纳入2023年度设区市党委政府高质量考评指标,还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考评中实行耕地保护“一票否决”制,即年度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耕地占补平衡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不能参与评优。
今年,是全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首考之年。眼下,自然资源部正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制定考核配套政策文件。
“党政同责,党政同考,为的就是用制度利剑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不让责任虚化。相比过去,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让考核真正长出了‘牙齿’!”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贺勇表示,“当然,有惩也要有奖,决不能让保护耕地的地方吃亏!”
算大账——脚下有地,方能藏粮于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显示,“二调”以来的10年间,全国耕地减少了1.13亿亩,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
主产区多为农业大省,但耕地“非粮化”冲动依然不小。
面对守住“粮袋子”、稳住“果篮子”、留住“好生态”的多重压力,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找回不合理流失的优质耕地,是主产区省份着眼长远须算好的“大账”。
在“湖广熟,天下足”的两湖地区,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发起“五项治理”——源头治理、共享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专班治理,有力有序开展耕地流失问题整改。近3年,已找回过去流失的优质耕地140多万亩。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在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增加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季度主题行动”——田长巡田行动、流失耕地“回归”行动、新增耕地“春苗”行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全系统以“滚石上山”的韧劲,打好耕地保护持久战。
作为南方仅有的粮食净调出大省,安徽耕地保护任务艰巨。针对不合理耕地流出问题,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科学谋划,在全国率先制定全省耕地恢复规划,并分片成立调研组,通过调研督导、会商调度,稳妥有序推动问题整改。据初步统计,全省耕地已连续两年实现“止减回增”。
接下来,同样实现“止减回增”的山东,也将通过开展拟恢复耕地地块详查摸底,实事求是地推进耕地问题整改,推动全省耕地有序恢复。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保护耕地,保数量,也要提质量。
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72亩的江苏,要将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必须在耕地提质上下功夫。记者了解到,“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完成后,江苏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更新,加强优质耕地储备。同时,积极探索耕地恢复和集聚提升新机制,着力解决耕地零散化、破碎化问题。
作为“北粮南运”的主力,针对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的退化问题,内蒙古和东北三省陆续出台地方法规,将党政同责、表土剥离、打击盗采等写入法规,用法治力量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吉林不光守住“黑”,确保黑土地数质不减,还大力整治“白”,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积极为耕地“开源”。
一个个产粮大省正用行动写下:“脚下有地,方能藏粮于地!”
抓整改——彻查彻改,才能拔除病根
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通报67个耕地保护督察发现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通报名单上,不乏主产区市县。
自2020年国务院印发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文件以来,违法违规乱占耕地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此类现象仍有存在,甚至有些市县政府及其部门主导推动违法占地,在问题整改上弄虚作假。
问题的存在,折射出思想上的偏差、责任上的漏洞、管理上的宽松软,也促使主产区省份将耕地保护问题列入了主题教育“问题清单”。
“寸查村改!一寸一寸地查,一村一村地改!”在河南商丘,一场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正在紧张进行中。今年,河南已整改2019年以来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14.5万亩,整改率为90.08%。全省还同步开展了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集中宣传教育、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检查、违法违规占地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三个专项行动,坚决对违法违规占地行为彻查彻改。
今年4~5月,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成立4个督导组,赴各市开展“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实地督导调研,指导各地稳妥有序推进整改。
6月14日,江西省与中央主题教育第八指导组联合召开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约谈会和《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座谈会,进一步推进问题整改。
聚焦推动耕地保护专项整治,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把耕地保护问题作为主题教育检视整改问题、大兴调查研究解决紧迫问题的重点,公开通报督办案件调查处理结果,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以案警示、以案促改,已成为各地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的重要一招。
去年以来,安徽不断加强自然资源领域行刑衔接、纪法衔接,并强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耕地监管,压实项目主管部门责任,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47件,涉及耕地0.23万亩,党政纪处理120人次,在省内迅速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湖南厅也将督促相关部门和市县党委政府加强自然资源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与省纪委监委、审计等单位加强联动,对问题突出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推动考核、督察结果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使自然资源督察形成震慑、更加权威。
责任的压实压紧,还离不开“长牙齿”的硬科技助力。针对13个粮食主产省份和5个耕地保有量较大省份,今年的土地卫片执法和耕地卫片监督将开展两次耕地全覆盖亚米级遥感影像监测。
这意味着主产区的耕地监测频次更密了,问题现身更快了,而地方党政负责人头上的“紧箍咒”也更紧了。(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搜狐博客 |
新浪微博 | 微信平台 | 腾讯微博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之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
内容仅供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