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孝昌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盘活撂荒地6924亩
录入时间:2022-08-04 14:42:27 点击:
7月29日,明晃晃的阳光洒在孝昌县林场新村一大片稻田上,小小的白色水稻花悄悄开放。
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地。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劳动力外出等原因,不少农民的承包地无人耕种,出现了农村土地撂荒现象。
今年以来,孝昌通过龙头企业流转、合作社代耕代种、村委会集中耕种等方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盘活撂荒地6924亩。
昔日撂荒地变成产业田,种上了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其中,九成种植的是水稻。
种田比较效益低,人走地荒
花西乡,孝昌西部的一个传统农业乡镇,水稻年产量达4000万公斤。
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该乡党委书记刘顺一直引以为荣。可近两年,他却多了一件烦心事。
“近年来,农村耕地撂荒现象呈上升趋势。”刘顺分析,原因有三:一是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种田劳动力流失严重;二是花西乡流港沟少,灌溉能力严重不足;最重要的一点是,种植成本上涨,种田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打工一月收入顶种一年粮。
三和村农民林国民,今年53岁,早年一直在家种田,虽然收益不高,但能勉强维持。2019年,遭遇一场严重干旱,家门前的灌渠女儿港干涸见底,林国民辛苦种植的10亩水稻减产一万多斤。无奈之下,林国民放弃种田,跑到武汉收废品,家里的田地渐渐长出杂草。
近年来,花西乡新修泵站、疏通沟渠,农田基础设施改善了,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看天收”的难题,不少农民选择外出务工。
花园镇齐龙村土地撂荒则另有其因。副镇长武坚萍介绍,人均土地少,田块零星分布,无法规模化作业,效益难以提高。久而久之,碎块地就撂荒了。曾有几家合作社想进村流转土地,到现场一看,摇摇头走了。“大户不愿流转,小户种植效益起不来。”
孝昌全县有耕地面积83.22万亩,其中,撂荒地6924亩,这些地块大多是分布零散、低洼易涝、干旱贫瘠,不利于机械作业的低效田。根据时间划分,撂荒地有多年撂荒、全年撂荒、季节性撂荒三大类。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为因素,都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整治撂荒地势在必行。”孝昌县委书记胡斌说。
变碎为整,撂荒地成“潜力股”
破解土地撂荒,首要任务是改善地块的耕种条件,让田块易耕易种、集中连片。
年初,孝昌对全县的撂荒地进行摸底调查,将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平整修复,田块归并,并配套建设机耕路、灌排水、输配电、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
季店乡位于孝昌县西北部,有着丰富的耕地、岗地、林地和水面资源,但地处偏远、地势较高,塘堰、沟渠年久失修,储水能力差,天一晴农田就“喊渴”。
“水的问题不解决,产业发展只能是句空话。”季店乡党委书记段富章说。
去年,孝昌县实施5.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1.7万亩“花落”季店。季店将高标准农田与撂荒地整治结合起来,扩挖清淤塘堰,硬化沟渠,新修水库、泵站,昔日的“旱包子”不再为水发愁。
周巷镇撂荒地分布零散,农户的耕地被分割成多块,大的地块四五亩,小的不足半亩。今年,周巷镇对“碎片田”进行整治,变“碎”为“整”,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便于连片种植。
邹岗镇岗地较多,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该镇出台“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市场主体进行农田宜机化改造。邹岗镇80后兄弟付鹏程、付鹏志,创办双鹏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水稻种植。今年,兄弟俩对群爱村100多亩撂荒地进行改造,通过切坡降坡等措施,使每块田都与机耕路接壤,田块高度落差不超过1米,方便机械下田作业。
标准化改造赋能地力。今年,孝昌通过“大改小,坡改缓,弯改直”等措施,改良撂荒地的耕种条件,使之形成便于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的连片土地,昔日低效的撂荒地成了“潜力股”。
新型经营主体挑大梁,种满种足
经过整治的撂荒地,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促使市场主体有意愿流转。
孝昌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彭战武介绍,优先保证承包农户的权益,如愿意流转,交给市场主体耕种;不愿意流转,则采取托管模式,或村集体统一耕种。
今年以来,孝昌探索“龙头企业流转”“合作社代耕代种”“村委会统一耕种”等方式,让新型经营主体唱主角,开展规模经营,确保每一个撂荒田块种满种足。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鑫波米业公司主要从事粮食收储、加工、销售。今年,该公司与花园镇齐龙村首次合作,流转农户撂荒地632亩,规模种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太子米”。村集体代表鑫波米业,与农户商定土地流转面积、流转价格、流转期限等细节,并作为第三方担保人,促进农户与鑫波米业签订流转协议。
“农户不放心,村集体来担保。”鑫波米业董事长丁建波介绍,今年,孝昌重点打造太子米产业链,计划发展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公司抓住机遇,将产业链条向种植端延伸。
合作社有机械化、专业化的优势,通过代耕代种,服务农户。双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白沙镇规模最大的合作社,网罗108名种植大户和农机手,拥有大型农机107台。今年,合作社流转1080亩撂荒地,根据田块条件,890亩种水稻,190亩种高粱。理事长叶双平告诉记者,合作社提供全程耕种服务或个性化服务,农户自主选择托管方式,合作社按项目进行收费,服务涵盖耕地平整、育插秧、排灌、植保、收割、烘干等环节。“合作社可获得托管收入,农民一亩可获得500元以上的租金和粮食收益,一举两得。”
邹岗镇新湾村有撂荒地240亩,涉及60户农户,他们既不愿意自己耕种,也不想将土地流转给外面的市场主体。今年3月,村委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240亩撂荒地集并起来,聘请农机服务队进行统一耕种。“前两年合作社不支付农户土地租金,从第三年开始,农民可获得每亩150元的租金,剩余收益纳入村集体收入。”村委会副主任夏春桥说。
为了鼓励复垦复耕撂荒地,今年孝昌县财政列支500万元,按照“谁复耕、补助谁”的原则和“先建后补”的方式,对参与撂荒地整治的经营主体,在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方面适当以物代补。(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搜狐博客 |
新浪微博 | 微信平台 | 腾讯微博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之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
内容仅供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