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支部书记带头干家庭农场 带着群众脱贫致富
录入时间:2016-08-18 14:32:36 点击:
把种养殖大户培养为家庭农场,通过家庭农场提供就业岗位或技术指导,让贫困户就近就业或一起发展产业,在帮带发展的同时,不断扩大提升家庭农场的帮带能力,让脱贫攻坚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实现全面小康。这种“家庭农场”的帮带模式,是近年来丹寨县扬武镇在“一帮二带三小康”扶贫模式基础上又探索出来的一条脱贫攻坚新路。
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脱贫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家只有4亩多田土,但我可以流转那些外出务工农户家的田土种烤烟,带领大家一起发展。”正在采收烟叶的张有英信心十足的说。
张有英是扬武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前她靠自己的勤奋,种了本村和邻村7户人家的田土,解决了全家人的温饱问题。如今,她又流转了村里几十户人家的土地种植烤烟,办起了“家庭农场”,在解决本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把部分贫困户带成了产业发展大户。
王国清是红星村贫困户,上有耄耋之年的老父,下有两个乳臭未干的孙子,妻子和儿子均患眼疾,行动不便,一家人的生活都压在了他和儿媳的身上。2014年,全镇对新一轮精准扶贫对象户展开全面摸排调查,在入户走访调查摸底中,张有英了解到了王国清家的实际情况,她暗暗对自己说:“我是支书,一定要带好头,帮他摘下这顶贫困帽子。”
张有英种植烤烟已有20多年,可谓是红星村的“烤烟专家”。她认为,要发展,要脱贫,还得在自己擅长的产业和熟悉的土地上做文章。于是,她从自家这些年的种烟情况说起,发动王国清和自己一起种烤烟。为打消王国清的顾虑,她把王国清家的10亩烤烟和自己家的烤烟一起种植,从拉箱、移栽、除草、施肥到打顶、抹牙、采摘、烤烘,每一个环节都手把手地带着王国清做。在张有英的精心指导带动下,2015年王国清家的10亩烤烟售价5.2万元,除去成本,净赚2万多元。
一年的烤烟种植,让王国清看到了希望。他说,这些年来被生活所迫,感觉很累,跟张支书种烤烟后,才总算喘上了一口气。如今,尝到甜头后的王国清干劲更足了,不仅把种植规模扩大了一倍,还把在外务工的儿媳叫了回来,下步也想着开个自己的农场。
张有英告诉笔者,在村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里人逐渐走上了产业发展的道路,目前村里就有烤烟种植大户6户220亩,葡萄种植大户6户500余亩,养猪大户6户600多头,养牛大户3户100多头,有家庭农场6个,解决了本村3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13户贫困户发展,户均增收8000元。
农闲可务工,农忙可自产,农闲农忙两头赚
近年来,随着村里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土地闲置撂荒现象普遍,家庭农场成立后,农户不仅可以把土地流转给农场主耕种,收取流转费,还可以到农场打工挣钱。农忙时,种自己的地,农闲时又可以到农场打工,“地主”、“长工”一身兼,农忙农闲“两头赚”,一举两得。吴忠荣、平治奎夫妇是红星村2组村民,儿子外出务工多年却挣不到钱回家,两位老人也就只能自食其力。看到两位老人日子过得紧,村支书张有英主动跟他们商量,建议老人把部分田土流转出来给她种烤烟,她按每亩800元/年的租金支付给他们,同时还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农场务工。 “吴忠荣快80了,行动不便,平治奎60多,身子还算硬朗,她只要出工到我的农场,不管做多做少,我都按同等工价80元/天给她算。”为给两位老人增加点额外收入,张有英总会安排一些相对轻巧的活给平治奎老人做,一个月下来,老人也能有个千儿八百的收入,也算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了。土地流转有钱,出工干活有钱,一块土地等于有了两份收入,自己还不用操心耕种,农忙时种好自己的地,农闲时到农场里打点零工,人没闲着,地也没荒,两头都有赚头。这样的好事平治奎老人说不出,但她心里明白,记着支书的好。“我们支书就是个热心肠的大好人,她不嫌弃我们老,让我们来工作,还常说要像拔草那样帮我们拔掉穷根。” 在扬武镇,像平治奎老人这样既是“地主”又是“长工”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把无力耕种的土地流转出去,然后到农场里务工,他们既是土地的主人,又是农场里的产业工人。可以说,家庭农场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还实现了农民增收。
据了解,扬武镇目前共有家庭农场27个,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18个,养殖业家庭农场9个,让300余人实现在家就近就业,带动160户贫困户发展。如今,家庭农场已然成为扬武镇脱贫攻坚的又一新路。(天诚规划z)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搜狐博客 |
新浪微博 | 微信平台 | 腾讯微博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