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德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录入时间:2023-11-24 16:20:58 点击: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德州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打造高标准农田,入选“全国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不仅改善了农田质量,提高了粮食产量,实现了“吨半粮”的目标,还提升了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了作物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真正实现“粮田”变“良田”,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做好“土地”文章 环境生态化,经营规模化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要稳住耕地面积,又要提升农田质量。德州市进一步做好“土地”的文章,推进耕地增产改造,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耕地综合产能。
“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粮食产量至少增加了10%。”夏津县香赵庄镇香农党建共同体党支部书记卢希磊说。
夏津县盐碱地较多,在“盐碱窝”里创建“米粮川”成为一个必须迈过去的坎儿。夏津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探索集成并大力推广了“以水利改良+深松深翻+秸秆培肥+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测土配方施肥,打造一片良田”的“6+1”耕地退化改良技术模式,据悉,已累计创建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区5.08万亩,粮食产量逐年攀升。并且,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核心区秸秆还田利用率、深耕技术覆盖率、配方肥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块0.3个百分点。
“农业科技服务队经常来到我的地块,指导怎么把小麦种好,这让我种粮更有信心了。”齐河县焦庙镇种植大户李建国说。时下,冬小麦长势良好,农技人员结合未来天气情况,制定出冬管预案。
齐河县拥有耕地近130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20万亩以上,连续16年粮食总产超过22亿斤,素有“黄河粮仓”美誉。近年来,该县探索“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种养结合化+生物多样化”技术模式,广泛应用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近两年发放抗逆保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各类补贴6.17亿元。
乐陵市积极探索生产经营体制改革,通过经营模式、生产模式、分配模式的调整,有效破解了资金筹集难、土地整合难、集体增收难、专业种植难等问题,为全市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构建“四方一体”的土地经营模式,针对土地规模经营碎片化、整建制流转难等问题,探索形成“农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国有企业+种植能手”“四位一体”的土地流转机制。构建“三化增效”的粮食生产模式,向规模化要效益,按照适度规模的要求实施减垄增地、减沟增地、减路增地,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较零散地块增加5%-8%,亩均增收150-200元是向标准化要效益,按照“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基本原则,推动实施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2022年,乐陵市“吨半粮”核心区每亩平均单产1503公斤,2023年小麦“吨半粮”核心区每亩平均单产648.6公斤。
农田水利建设用心用力 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几年,德州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在农田水利的设计和建设上用心用力,不仅防汛抗旱减灾,还增加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禹城市莒镇齐集村种植大户齐德安指着田间的机井说:“以前浇地,得用水泵从河沟里抽水,得找人提前安好机械、铺好水带,费劲儿不说,还必须得等到河沟里有水才能浇。现在有了机井,一按开关,黄河水就直接灌到田间地头,省时省力还少花钱。”
2021年,禹城市争取1.5亿元资金,完成了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齐德安承包的100多亩地全部划入其中,新上的钢混井是项目给农田带来的改变之一,另外,还新建了硬化路、开挖了沟渠、栽了树,大大增强了项目区防洪、除涝和抗旱能力。
同样因为农田水利受益的还有位于临邑县翟家镇“吨半粮”核心种植区的孙汉服村,全村耕地面积750余亩,2023年,该村小麦亩产达到658公斤,玉米亩产达到880公斤,大大超过了“吨半粮”产能建设的要求。然而三年前,该村小麦亩产不足500公斤,玉米亩产不足600公斤,是什么原因促使该村亩产增效如此之大呢?
据悉,孙汉服村西邻北四分干,该河是贯穿临邑南北全境的县级主河道,同时该河也承担着“引黄济沧”和向下游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输送黄河水的任务。由于种种原因,该河年久失修,沿岸群众也无法引水灌溉。
2022年,德州市编制了《德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明确了以水系连通为基础、以多元赋能为动力、以“三通六带、一网多能”为主线的规划思路。利用水系连通工程把水“串起来”,利用河道拓宽工程把水“留下来”,实现“提闸为河,落闸为库”。依托水系连通项目,临邑县修建了引徒泵站,在非引黄期间,可引蓄徒骇河雨洪资源3000余万立方米。2023年该县还积极对接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实施引徒总干及北四分干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
目前,引徒总干汇丰大街至德惠新河段12.69公里堤顶路已竣工通车;北四分干18.66公里河道已全部清淤疏浚完毕,北四分干18.76公里堤顶路正在施工中,已完成全48%。灌溉效益显著提高,在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现代化管理方面实现进一步提升。得益于引徒总干和北四分干水系连通工程,黄河水通过泵站引入六支沟,进而到达孙汉服村的田间地头。
智慧农业大显身手 高标准农田玩起“高科技”
一大早,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忠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点开App,画面中,有一片小麦颜色异常,呈黄色,这意味着麦苗偏弱。随即,他们来到指定位置进行查看。合作社托管了2.5万亩土地,由于面积大、苗情复杂,以往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管护,而新引进的中化集团卫星巡田系统,解决了他的难题。
据中化现代农业武城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史胜利介绍,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雨量大小、是否发生病虫害、是否缺少营养元素等情况,并自动进行提醒。监测效果以颜色呈现,白色、绿色属于正常,黄色说明小麦长势出现问题,黄色越深,问题越严重。
“自从用上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手机上就能随时查看小麦的生长状况,一块地也不落下。我们还能根据系统上传的数据,精准分析判断病虫草害发展情况,既能科学用药施肥,又实现了节本增效。”牛文忠说。
北斗导航、5G、云计算……随着新技术加速涌现,智慧农业大显身手,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今年10月中下旬,在陵城区丰润农场,一辆安装了农用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大型拖拉机正在开展小麦播种作业。“我们提前设置好行走轨迹,不用人工干预,播种行距更加精准。”丰润农场农机手石儒虎说。
陵城区农机部门科学调度,积极推广带有北斗导航的新型拖拉机、播种机,助力秋种提质增效。在安装了北斗系统的驾驶室里,播种幅宽、机械速度、作业面积、作业质量以及作业轨迹等信息一目了然。同时,今年,农场新用新型立旋整地双镇压小麦精量播种机,一次可完成施肥、旋耕、镇压、播种、再镇压,播种深度、出苗一致性好,实现了高质量播种。
未来,德州市将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拟用3—5年时间,投入98.84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提质改造500万亩,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让粮仓满、饭碗稳、钱袋鼓成为农民可实现的愿景。(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搜狐博客 |
新浪微博 | 微信平台 | 腾讯微博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之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
内容仅供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加快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
-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