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全国首个“吨半粮”示范区-山东省德州市

录入时间:2022-12-01 11:41:23 点击:
  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地级市、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2021年以来,德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以系统集成改革破解粮食增产瓶颈,在全国率先整建制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探索构建保障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力争5年时间打造120万亩核心区、单产1500公斤以上,300万亩辐射区、单产1200公斤以上,600万亩带动区、单产1100公斤以上,建成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在粮食种统面积保持稳定前提下,预计总产提高10亿斤、达到160亿斤以上。
全国首个“吨半粮”示范区-山东省德州市
  一、坚持书记抓粮,推动力量集成,解决“如何抓粮”问题
  一是六级联动协同抓。凝聚部省市县乡村“六级力量”,形成抓粮合力。山东省、农业农村部将“支持德州市创建吨半粮市”列入《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德州市出台《“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意见》,将创建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二是四级书记带头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指挥田”。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领抓500亩以上、200亩以上、100亩以上“指挥田”,村支部书记根据实际确定“指挥田”亩数。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定期调度“指挥田”建设和生产情况,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三是专家队伍靠前抓。先后在济南、北京召开《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方案》论证会,研究形成“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德州方案”。围绕技术指导、品种选育等,与院士、省级以上专家签订工作协议。省农业农村厅派出专家指导组、市成立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常驻各县市区实地服务指导。
  二、培育种粮主体,推动模式集成,解决“谁来种粮”问题
  一是培育新型主体。坚持因村制宜,立足“三权分置”,创新适应生产力要求的规模化粮食生产组织形式。每年投入扶持资金6000万元以上,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高素质农民2000名以上。截至目前,发展种植大户4466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353个、家庭农场8002个。规模化种植粮食面积达398万亩,占比接近全市粮田面积的50%。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坚持“专业化服务”与“规模化经营”双轮驱动,积极构建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为抓手,探索形成“服务组织+村集体+小农户”“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服务组织+小农户”等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吨半粮”创建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4435家,累计服务107万户次、1934万亩次。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利用政府专项债项目,在30个“吨半粮”重点镇规划建设综合为农服务中心,解决粮食烘干、晾晒、储存等难题。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综合为农服务中心68处,年托管服务能力200余万亩次。建立农技推广服务机构200余个,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
  三、聚力科技兴粮,推动要素集成,解决“如何种粮”问题
  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统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配套建设,县级打造不低于5万亩“吨半粮”样板区,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760万亩、占全市粮田面积95%,成功创建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县4个。二是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推广深耕翻、结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核心区每隔2年深耕一次,核心区秸秆还田率、测土配方施肥率均达100%。三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成“吨半粮”高产多抗品种筛选示范区1200余亩、良种繁育面积30余万亩,创建国家制种大县2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1个,核心区优良品种包衣率达100%。四是实施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核心区供种、深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模式“六统一”技术覆盖率达100%。推行4行大豆、2行玉米的“4+2”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平均亩产550公斤左右,大豆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实现“玉米不减产,大豆又白捡”。五是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每年新购置大型农机1200余台,核心区农机全部更新换代。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精准作业,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100%。对未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大豆间作专用农机,按50%给予财政补助。六是实施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工程。联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科院设立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全方位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强农产品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及时采取“以种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促壮苗多成穗”“四补一促”措施,克服2021年严重夏汛、秋汛导致的小麦晚播不利影响,有望实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
  四、创新机制保粮,推动政策集成,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一是创新财政保障机制。“种粮有钱赚,粮食才安全”。市级连续3年每年列支l亿元专项资金,县级每年至少配套1000万元。市县两级每年分别列支200万元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粮王大赛,让种粮既有收益、又有荣誉。设立5亿元大豆产业发展基金,补贴大豆规模种植、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大豆种植补贴每亩提高到300元。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3.81万亩,每亩可增收200元。二是创新融合发展机制。实施“食品名市”战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确保抓粮“增产又增收、强农更强市”。以省部共建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为契机,打造中国北方“食谷”,建设全国知名预制菜基地。三是创新以工带农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直接或间接促进农民增收237亿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0%左右。(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之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
内容仅供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