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河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纪要满粮仓还要鼓起农民腰包

录入时间:2016-12-06 14:53:25 点击: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一大优势、一张王牌”。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也始终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贯彻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重要位置。而满了粮仓还要让农民鼓起腰包,于是河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能结构,以实现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河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纪要满粮仓还要鼓起农民腰包
  稳粮增收首保国家粮食安全
  近日,豫东商水县天气已经开始转凉,商水县天华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蹲在麦田里,用手扒拉着泥土,细心地查看小麦的发芽长势。
  刘天华介绍,合作社成员从最初的26户发展到336户,粮食种植面积由233亩发展到1.7万多亩,农机从2台发展到70多台。“去年,我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民代表走进中南海,参加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当时我向总理承诺要‘多种粮、多打粮、打好粮’。”刘天华说着依然激动。
  今年3月,天华合作社牵头成立了由28家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的周口市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营土地面积达6万多亩,辐射郸城、沈丘等周边地区。“我们通过变农民‘抱小团’为合作社‘抱大团’闯市场,让合作社多打粮、让更多农户享受收益。”刘天华说。
  在豫北滑县万古镇杜庄村,滑县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正带领着社员整理农机具。“合作社的2000多亩小麦出苗正常,接下来就开始把精力转移到粮食收购上了。”杜焕永除了在种地上是当地的“领头雁”,为了增加社员收入,他还带领着大家干起了农机服务、粮食收购等。“老百姓跟着咱干,除了靠科技把田种好,还要懂得多种形式经营。”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河南夏粮总产达695.36亿斤,处于历史第二高位。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把维护粮食安全和口粮绝对安全作为基本政治责任不动摇。截至今年8月,全省已建设高标准粮田5000多万亩。
  由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发展
  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趋于多元化,大众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河南不断优化布局结构,初步建成了豫北强筋、豫南沿淮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全省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230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种植面积75万亩。永城、息县、延津积极开展小麦优质优价试点,实现种粮农民与收购企业“双赢”。
  今年65岁的张文明是延津县司寨乡的种粮大户。“我流转村里的1000多亩地种的全部是优质麦,不但产量高,而且市场收购比普通小麦价格高1毛多。”张文明说。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张文明从最初尝试种优质麦到现在流转土地种,正是看中了优质麦受到专用粉加工企业的青睐,并且市场价格也居高不下。
  如何让土地产生最大效益?内黄县将光伏电站与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相结合,建立综合型光伏农业产业园进行光伏发电、棚内种养“一地两用”的探索。自去年4月30日,100兆瓦光伏农业产业园项目在内黄县马上乡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园区的发电总量已经超过1.2亿度。
  “光伏发电板支架可直接用作大棚骨架,占地3000亩产业园建有光伏农业大棚774栋,不但有效集约利用了土地资源,还节约了大棚建设费用。”内黄县农业局副局长刘纪泽介绍,以前农民种一年地,每亩的利润只有几百元,现在园区年售电收入1亿多元,经济效益翻了60多倍。
  河南省还注重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布局乡村特色经济园区,鼓励乡村形成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加大对农村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靠特色农业富民增收
  在兰考县南彰镇裴寨村,村民张泽海正在自家地里查看构树的生长情况。“7月种的3亩多杂交构树,中间收了一茬,现在长得还那么旺盛。”张泽海高兴地说。
  去年,兰考县被定为国务院扶贫办构树扶贫工程试点县之一。兰考县扶贫办副主任、驻裴寨村第一书记孙贯星说,围绕裴寨村“生态农牧专业村”的定位,利用杂交构树产业扶贫政策机遇,从今年7月起,全村已种了220亩杂交构树,带动30多名贫困户种植构树致富。
  近年来,豫西三门峡也不断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破解特色农业发展瓶颈,初步形成了果、牧、林、烟、菌、菜、药、水产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还打造出了“灵宝苹果”“二仙坡”“雏牧香”等知名品牌。
  在三门峡卢氏县文峪乡,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卢峰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带动13个村1000多农户走上了核桃产业发展致富之路,年繁育良种核桃苗80余万株,销售“香盛轩”核桃干鲜果100余吨,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田建民介绍,河南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确保口粮安全,但也要改变由过去过度强调高产向品质、效益转变;其次是适应市场需求调减、调优,积极发展符合企业加工标准的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油用、食用花生等,因地制宜发展优质干鲜果、设施瓜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而对于河南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云介绍,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要适应市场需求,必须着眼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竞争力,加快建设高效农业强省。
  时下,中原大地上,麦苗青青,正孕育着下一个丰收的景象。(天诚规划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