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湖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远远不断注入“水动能”

录入时间:2022-06-21 15:40:33 点击:
  粮油颗粒归仓,稻田青苗成行,三夏时节,沃野如诗如画。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近年来,湖北主动融入国家节水行动战略,走出一条“农业节水减排、工程提质增效”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之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水动能”。
湖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远远不断注入“水动能”
  精准节水 合力拧紧农业水龙头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在农村地区,如何实现自觉节水?湖北交出的答卷是:实施精细管水、自治用水的精准节水模式。
  严格落实取水许可,把好农业节水的第一道关口。目前,全省494处大中型灌区全部办理取水许可证,84个县市区全部明确农业用水总量,并逐级分解确权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等用水主体。
  宜都市探索水流产权确权到户,细化实化水量分配指标,探索水量可转让、能交易的水权交易机制,充分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获批全国首批水权改革试点之一。
  省水利厅加大农田灌溉实验力度,科学测算分析不同地区农田灌溉用水的需水量,出台《湖北省农田灌溉用水定额》,为农业节水灌溉提供有力依据和标准。
  让用水户参与农业用水灌溉管理,是我省多年实践探索出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成功模式。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我省组建948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其中国家级24个,近600万农户参与管理灌溉面积近2000万亩。
  “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省用水总量的比例由过去的60%下降至50%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04提高到0.533,年均节水能力新增约9亿立方米。
  加快建立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是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我省436处大中型灌区完成成本测算,其中225处重新调整或制定农业水价,末级渠系由民主协商定水价,改革后按量收费,多用水多出钱,节水有奖励,充分调动了农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建管并重 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有收无收在于水,确保田间水利工程“毛细血管”畅通,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
  省水利厅坚持建管并重,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
  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形成由一个全省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指导意见、一套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标准、一个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工作指南、一个乡村振兴考核指标等组成的全链条式管护监管制度体系。
  提升管理水平。开展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节水型灌区创建活动,智慧漳河、生态丹渠、百里长渠等一批现代化灌区,成为镶嵌在农村水网上的耀眼明珠,13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探索形成自建自管、受益共管、物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三员合一等多元化管护模式。
  加强管护监管。摸清工程底数,建立全口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台账,采取省级暗访抽查和市、县自查自纠的全覆盖式监管方式,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水平提升。
  经过持续改革,我省蹚出了丰水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之路。襄阳市引丹灌区探索形成“农业水权动态分配,农业水价动态累进,节水奖补动态双控”的改革模式;高关水库灌区以遴选竞争机制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沙洋县深挖培育中型灌区模式、独立灌区模式、泵站灌区模式、自有水源模式等分类改革路径;枝江市将水利设施管护员与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通村公路养护员整合,实行“三员合一”,水利设施日常巡检率和管护覆盖率达100%。
  升级水网 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抓住国家水网建设有利时机,省水利厅将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作为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主战场,提升骨干工程灌溉保障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向全面发展转变。
  现代水网助力农业发展。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32处大型灌区、137处中型灌区项目建设,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94.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45.32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86亿公斤,新增节水能力8.1亿立方米。
  生态优先改善农村水环境。在渠道、塘堰推广实施河湖长制,为农田灌溉渠道和小型水源找“管家婆”和“掌门人”,积极发挥大中灌区建设中的水生态修复和服务绿色发展功能,着眼于既要解决灌排问题,又解决工程环境问题,襄阳引丹、宜昌东风渠、仙桃泽口、潜江兴隆等灌区成为水美乡村建设中的源头活水和颜值担当。(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之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
内容仅供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