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苏州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短板”
录入时间:2016-06-30 16:04:41 点击:
资料显示,农村水利建设起步早,大部分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面临着老化更新的课题。钱从哪里来,谁来组织实施?需要重新理清头绪。
连日来,苏州强降雨不断,汛情严重:太湖水位超警戒水位,大运河枫桥水位涨至历史最高,沿长江闸门开足马力,向长江中排水,降低内河压力,全市已启动防汛黄色应急响应,严阵以待。
汛情动态每天都牵动着公众的心。哪个居民小区积水了、哪条路被淹了,只要情况一出现,就会得到及时紧急处理。而身处苏州农村地区、“靠天吃饭”的农民,除了关心房屋是否漏水、道路是否积水以外,还要多一个牵挂:农田会不会受淹,以及田里的庄稼是不是还扛得住?稍微令人可以放心的是,从大面上来看,虽然近期持续降雨对在田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露地蔬菜出现了零星受淹的现象,但水稻尚未受到明显影响。
不过,今年的严峻汛情提醒人们,苏州农村水利尤其是农田水利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必须着眼长远,防患于未然,抓紧“补短板”。
在此方面,目前高新区通安镇街西村一果农果园发生的大片梨树长时间泡水、受灾严重的消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虽然该果园借助媒体的报道,获得了圆满的结果——受到了当地村委会重视,由村里出面帮助果农疏通、改造了果园的排水管道。但该果园反映的问题,却带有普遍性。
也就是说,在当今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大背景下,经营者往往局限于承包期限问题,缺乏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特点,这样的矛盾如何解决?
“田里一条沟,从种忙到收”。这是流行于苏州农村地区的农谚,足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苏州水利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太湖、长江以及各地城区的抗击洪涝标准,纷纷达到了“几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水平。相比之下,农田水利则明显薄弱。
资料显示,农村水利建设起步早,大部分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面临着老化更新的课题,农田水利体系又分成了防洪、排涝、灌溉、引排、降渍等五套工程体系,面广量大。钱从哪里来?谁来组织实施?需要重新理清头绪。据报道,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从2009年到2018年,苏州全市计划投入22.5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补助8.27亿元,将建成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水利设施配套面积50多万亩。这是一个关涉长远的大投入、重任务,而当下的汛情更加提醒我们,抓紧“补短板”,把农田水利建设做优做实。(天诚规划z)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搜狐博客 |
新浪微博 | 微信平台 | 腾讯微博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