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补齐农田水利短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录入时间:2020-09-22 09:45:56 点击:
  “有水百花齐放,无水寸草不生”是云南省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真实写照。2014年以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理顺体制、健全机制,推动农田水利建设进入科学发展、良性运行的轨道,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6年,云南省水利厅把楚雄州元谋县作为全省农田水利改革示范县之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元谋大型灌区丙间片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目前已完工试运行。解决了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三难问题。
补齐农田水利短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原来我们村的农田灌溉主要依靠沟渠输水、大水漫灌,村民们经常起早贪黑排队放水,水费高,农作物产量还上不来,自从高效节水项目的成功运行,全村大部分农户都采用了滴灌,随时可以刷卡取水,灌溉方便了,水费也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增上去了”元马镇清和社区月龙村村长杨树祥笑着说。元谋县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要求,建立了初始水权分配、水价形成、农业节水激励和精准补贴、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行、群众参与、工程管护等六项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筹资模式。项目建设由三方共同投资,其中: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39.03%;社会资本投资占总投资的47.75%;田间工程由群众自筹自建投入占总投资13.22%。项目回报方式为使用者付费,预计社会资本5至7年回收成本,运营期20年利润为3.6亿元,年合理利润率7.95%。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参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投资,降低了政府投资压力,有效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投资建设。
  二是解决了“重建轻管”问题实现工程持续良性运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后,组建了运营公司,引导群众组建用水合作社参与管护,建立运营管护制度,健全绩效考评机制,解决了水利工程建设“建管脱节”的难题,改变了农田水利工程“政府建、无人管”的现状,群众成为项目主人、受益人,极大提高群众参与建管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建共管共赢模式,有效地破解了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了农田水利工程持续良性运行。
  三是城市供水模式已形成,农业灌溉实现“管道供水、刷卡取水”。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采用管道输水有效减少水资源污染和中途损耗,项目区供水保证率达到75%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2提高到0.9。同时,采用智能水表“精准计量、刷卡取水”,使群众用上了“明白水、放心水”,杜绝了“人情水、免费水和霸王水”,群众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四是降成本、促进转型、助增收。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农业种植费水、费时、费工的传统模式,促使群众采用滴灌、微灌等先进技术进行种植,增加了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率,群众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转而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亩均用水成本由原来的1258元降至350元,亩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实现了省水、省肥、省时、省工、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项目的实施,使得项目区内因争水灌溉农田而发生的水事纠纷、水事矛盾等案件明显减少,促进了全县的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助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元谋县抢抓易地扶贫搬迁、乌东德水电站建设重大机遇,依托实施水改项目,4000多名移民群众搬迁到水改项目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5户2349人),通过土地流转,探索“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融合发展的路子,在移民搬迁安置点打造热带水果科技园,发展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高效果蔬产业基地,带动、引导群众种植芒果、龙眼、葡萄、橙子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果,补齐了移民群众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短板,实现了群众发展种植、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文化旅游等多渠道稳定持续增收。
  元谋大型灌区丙间片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被列为财政部第三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30778.52万元, 共建设主管道31.31km,田间工程已基本完成,安装智能水表4414套,办理水卡6628张。项目区4个乡镇16个村委会110个自然村,受益农户1.33万户6.63万人。(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