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山西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为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录入时间:2018-12-10 10:02:29 点击:
  冬春季节,正是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时节。目前,山西省积极推进骨干灌溉工程建设、节水改造和泵站改造、农业水价改革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为保障粮食安全以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山西全力打通农田“最后一公里”为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节水灌溉 带动农民增收
  “建成高效节水管道灌溉,庄稼地用水有了保障,再旱的天庄稼也有好收成。”在万荣县高效节水灌溉施工现场,村民高兴地说。万荣县位于我省西南部,地处峨嵋岭台地,十年九旱。近年来,万荣县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继实施了北赵引黄、北赵引黄二期、西范东扩、夹马口北扩等农田渠系建设工程。去年年底以来,万荣县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发展资金,投入4000万元,组织实施了汉薛、万泉等“山老区”及贫困地区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目前,新增实施的9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全部完工,将有效改变项目区的灌溉条件,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能力,带动了项目区周围农业的发展。
  芮城县陌南镇夭头村的种粮大户张东东说:“我的几百亩地,以前浇地水费、人工费下来要1.5万元左右,现在只需要3000元左右的水费,不仅如此,小麦的产量还能增加15%。我现在还试种了几十亩水稻,经济效益相当好。”夭头村是大禹渡灌区节水改造的受益区。近年来,大禹渡扬水工程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基础设施运行条件和运行能力,灌区灌溉面积由建设完成时的15万亩,恢复扩大到了50.84万亩,占芮城县浇灌面积的70%以上。因为供水得到保障,曾经“春季不见苗、秋天不产粮”的芮城县现在几乎没有撂荒的土地。像夭头村一样,芮城县许多受益村庄在吃饱肚子的同时,还种上了经济作物,相继成立了苹果、梨、中药材以及养殖等农业合作社,一批高效观光种植、养鱼等特色农业也应水而生,蓬勃发展,大禹渡引黄工程成为灌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支柱。
  据统计,我省抢抓国家立项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998年以来,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陆续对全省11处大型灌区、6座大型泵站和40多处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建设改造,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96万亩,新增提黄灌溉面积150多万亩;同时,对100个(次)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在运城、临汾地区形成了以4个百万亩灌区为龙头的1000万亩旱涝保收田。
  水价改革 减轻农民负担
  在临猗县临晋镇临晋村的地头,已经61岁的洪庚丑正在看着两家农户用水交接,他是这条渠道的负责人,管着3个自然村、200多农户、1500多亩地的灌溉用水。他说:“这十几年,引黄渠道越建越多,四通八达,家家地头都有引水口,太方便了!而且水价比以前便宜了将近一半,浇一亩地只用20元钱左右,现在浇地省时又省钱。”
  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我省利用价格杠杆,优化农业灌溉水资源配置,鼓励使用地表水和再生水,大力推进使用黄河水,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扶持。据统计,2009年以来,我省每年下达大中型泵站省级财政补贴资金5000万元,目前,已累计下达泵站灌区省级补贴资金3亿元,在减轻农民负担、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清徐县进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交易试点实施办法》,对该县高花、小武、南青堆等3个试点村开展农业灌溉地下水水权交易方式、程序和规则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县、村两级水权交易平台,灌溉用水户水权通过村级平台明确水权,同时通过用水计量管理平台明确用水量,用水户将水权量和实际用水量进行核算,根据结余量和需求量,进而开展市场机制下的双向自由交易。
  目前,全省共设立乡镇水管站1060个,实现了农业乡镇全覆盖。2014年以来,我省将乡镇水管站能力建设补贴列入省级财政预算,每年省级补贴2250万元。全省已成立各类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193个,管理灌溉面积548万亩。现有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服务队近3500支,其中,县级115个、乡级297个、村级3000多个,为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管理 实施“阳光”浇灌
  已经在夹马口引黄工程工作了30多年的刘纪春回想起过去灌区的情形时说:“那时水委会就一部电话,小点的支渠连电话都没有,供水不正常,老百姓偷水、霸水现象时有发生,争吵打闹成了家常便饭。”面对这种局面,夹马口灌区率先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对斗口以下实行群众管理,成立以斗渠为主体的农民用水户协会。从1999年开始,他们在灌区内全面推行以“一票收费,配水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一票收费制”实行后,用水都是明码标价,所有数据、费用都纳入微机管理,农民可以用电话、触摸屏查询。2015年开始,全灌区每个农户每次浇地结束,都能收到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发出的用水详情短信。
  近年来,我省在各大灌区积极推广夹马口管理经验,培育和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鼓励和引导受益农户积极参与灌溉管理,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真正发挥效益。目前,夹马口、大禹渡、尊村、禹门口等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步入良性运行轨道,汾河、桑干河、汾西等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11个大型灌区共有农民用水户协会427个,参与农户数达31.3万户,管理灌溉面积251万亩。
  除在体制管理方面不断改革外,我省还开展了大中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管理。大禹渡灌区通过安装电子眼、建设公平秤、研发流量计、设置终端机、设立触摸屏、推行电子票、安装智控闸、建立数字化泵站等,打造了具有大禹渡特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实现了科技兴灌。夹马口、尊村、大禹渡、禹门口、汾西、汾河6个灌区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我省农业灌溉工程供水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农业灌溉用水由2005年的30多亿立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45亿立方米;农田实灌面积持续增加,到2017年底,全省实灌面积达到2410万亩,基本实现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水浇地的目标;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46提高到0.538,亩均灌溉用水量由每亩246立方米下降到180立方米;农业灌溉地表水、地下水用水比例由“十一五”初期的1∶2调整为目前的1∶1,地下水位持续止降返升,有效促进了生态修复。(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